刊名 | 医学研究 | ||||
作者 | 李昕 胡永峰 (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102629) | 英文名 | 年,卷(期) | 2025年,第15期 | |
主办单位 | 环宇科学出版社 | 刊号 | 2661-359X | DOI | 10.12421/yxyj2661-3603-2025-7-15-29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结核病人呼吸道微生物组成的干扰作用及潜在机制,为结核病临床治疗与预后管理提供微生物 层面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 2022 年 3 月-2023 年 9 月于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 120 例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记录其 日常接触的环境因素(包括居住环境空气质量、湿度、通风频率、接触粉尘/烟雾情况、是否饲养宠物);依据选取标准筛选符合纳入条件 的患者,均采用标准化抗结核治疗方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治疗周期 6 个月;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集呼吸道微生 物样本,采用 16S rRNA 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组成(包括菌群丰度、多样性指数、优势菌群种类),同时检测呼吸道黏膜炎症因子(TNF- α、IL-6、IL-10)水平;运用 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x ±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 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X²检验,采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探究环境因素与微生物组成的关联,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显示,不同环境因素组患者呼吸道微生物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居住环境 PM2.5≥75μg/m³组患者呼吸道菌群多样性指数(Shannon 指数: 2.13±0.35)显著低于 PM2.5<75μg/m³组(3.42±0.41),且致病菌(如肺炎克雷伯菌)相对丰度(28.6%±4.2%)高于低 PM2.5 组(12.3% ±2.8%)(P<0.05);湿度>65%组患者真菌(如白色念珠菌)相对丰度(19.7%±3.5%)显著高于湿度≤65%组(8.2%±2.1%)(P<0.05);每 日通风<2 次组患者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相对丰度(15.3%±2.9%)高于通风≥2 次组(6.8%±1.7%)(P<0.05);长期接触粉尘/烟雾组 患者革兰阴性菌(如铜绿假单胞菌)相对丰度(25.4%±3.8%)高于无接触组(10.5%±2.3%)(P<0.05)结论:环境因素可通过改变结核病 人呼吸道微生态平衡(如降低菌群多样性、增加致病菌丰度)干扰微生物组成,其机制可能与环境污染物直接损伤呼吸道黏膜屏障、影响 微生物定植竞争及调控炎症因子表达相关,临床需关注结核病人生活环境管理以改善呼吸道微生态状态。
营业时间:9;00-11:30 13:30-17:00
地址:总部:香港湾仔骆克道315-321号幸运广场23楼C室;分部:香港九龍新蒲崗太子道東704號新時代工貿商業中心31樓5-11室A03單位
邮箱:gjkzxtg@126.com
客服QQ:3577400288